垃圾分类“校+家”同行 让生活更美好——垃圾分类“带动一个家庭”活动

发布时间:2024-11-18  阅读390次  来源:

“用完的南孚电池,属于无汞、无镉、无铅的环保碱性电池,可以与其他生活垃圾一起处理。但其他类型如充电电池、纽扣电池和铅蓄电池等仍被归类为有害垃圾,不能与其他垃圾混合处理”。11月17日晚上,一堂生动有趣的家庭垃圾分类课堂在洛江区嘉陵广场20号楼姜玲玲家里开讲.这只是她们家经常进行垃圾分类现场教学的一个场景,姜玲玲说,市委党校新校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工作以来, 她在家里就经常给她7岁的女儿讲垃圾分类知识,教她如何分辨垃圾类型和分类投放等,女儿对于垃圾分类传递绿色环保理念也是非常上心,爸爸那随手扔的习惯就是被女儿这个“总监督”给硬生生的改掉了。

图片123.png

当我们了解到姜玲玲家里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做法时,大家都很感兴趣想着一探究竟。一般来说,小区垃圾大多来自各个家庭,要做好垃圾分类工作,第一关就是要做好家庭垃圾分类。所以家庭是垃圾分类工作的第一道门槛,而做好家庭垃圾分类的关键人,就在于每个家庭当家做“煮”的掌勺人,“煮”人分得好,家庭垃圾分类就分得好。“家里的东西,能用则用,能修则修;节约用水,用洗菜水、淘米水浇灌花卉绿植;不使用一次性餐具,拒绝餐饮浪费……”在谈及垃圾分类和源头减量工作时,姜玲玲这个一家之“煮”在家有着绝对的话语权,我经常会在朋友圈分享经验做法,传递绿色环保理念,也希望能带动更多人支持、投身绿色环保,让大家的生活都变得更美好在日常生活中,她将绿色、环保、节约落实到行动上。夫妻俩现在也是以身作则,通过言传身教,用自我的行为习惯去教育、感染孩子,激发学习垃圾分类知识的兴趣,从小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的绿色节俭习惯,并在她心中埋下绿色环保的种子

今年以来,市委党校持续开展垃圾分类“五个一活动”,让垃圾分类在党校教职员工中形成了涟漪般的扩散效应,物业公司员工姜玲玲这种“校+家”垃圾分类的习惯,垃圾分类已经成她日常生活中必须的一部分。通过她朋友圈分享的视频和图片,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五个一活动的实际效果。也让更多教职工认识到宣传垃圾分类工作和绿色环保理念的重要性,希望这些活动能带动更多家庭参与到垃圾分类行动中来,有效引领家庭在社区垃圾分类工作中起到积极作用,为共创绿色家庭共建美丽社区做出应有的贡献。


闽公网安备 35050202000008号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本网站举报电话:0595-22765528 邮箱:qzdxxxzx@126.com
主办单位:
中共泉州市委党校
泉州行政学院
泉州市社会主义学院
ICP备案号:闽ICP备12004909-2